English

名篇探妙录(三)

1999-08-19 来源:光明日报 ■杨义 我有话说

王昌龄:芙蓉楼送辛渐
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
芙蓉楼故址在润州(今江苏镇江)西北,润州地处吴、楚相争之境,因而此诗头两句有吴之江、楚之山的互文。王昌龄此时为江宁(今南京)丞,虽然以清才妙笔赢得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的好名声,但不拘小节,多受谤议,仕途相当不得意。因而他在秋雨连绵的时候,送朋友辛渐在润州渡江,取道扬州,北上洛阳,就感受到连天地山川也是那样暗淡、孤寂。诗人用了大泼墨的手法,把雨景、夜色、江水连成迷茫浩渺的一片,在寒凉的气氛中陪随主、客进入吴地。平明送客上路,气氛似乎可以略呈亮色了,但对应着客人北行的孤单,主人南留的孤寂,当面屹立的那座楚山也只能落寞地孤影自吊了。诗的前两句的特点,是把山川江雨情调化和情感化,使之转化成为人的情感情调而存在的人化自然。后两句则对朋友到洛阳后的情形,进行幻觉式的预测,问在若有若无的悬拟中,答在有意无意的错位处。以“玉壶冰”比喻心地清廉,典故出在六朝诗人鲍照的《代白头吟》:“清如玉壶冰。”唐朝姚崇《冰壶诫》也用来称赞“君子冰壶之德”。

诗人写送别不及依恋之情,答亲友问又不述客居之感,而是跳出俗套地拈出一个特异的冰清玉洁的意象,给全诗阴冷的格调增添一个明亮的焦点。这既可以告慰亲友的焦虑,又可以反驳世间谤议,立意是非常高超的。

杜甫:八阵图

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。

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

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。杜甫入蜀之后,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情有独钟,这是他到夔州(今重庆市奉节县)不久,就诸葛亮遗迹所作的一首怀古诗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说传主“推演兵法,作八阵图”,但对其遗址何在,众说不一。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八阵图,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。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,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。与此相对应,他在长江沙滩上摆下的八阵图,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。八阵图乃是由天、地、风、云、龙、虎、鸟、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,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兵,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。夏天洪水冲淹,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,因而有“江流石不转”之句,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。但是把八阵图留在这里,作为刘备征吴败归的救援措施,实在不合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,因此它既是诸葛成名的历史见证,又留下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遗恨。“遗恨失吞吴”一句,由于汉字的多义性而出现解释上的分歧。《东坡志林》记载,苏轼曾梦见杜甫对他说:“世人多误会吾《八阵图》诗,以为先主(刘备)、武侯(诸葛亮)欲与关公报仇,故恨不能灭吴,非也。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,不当相图。晋之能取蜀者,以蜀有吞吴之志。以此为恨耳。”杜甫借八阵图思考着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,苏轼借梦境来解读杜甫思考中的谜,他们都在探究着历史上一个“有缺陷的辉煌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